管理体制:
1.实验中心属校级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聘任实验课程负责人保持课程正常运行,中心对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教学人员和实验教学实行“四位一体管理”
2.实验中心下设无机实验室、分析实验室、有机实验室、物化实验室、高分子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综合化学实验室、化工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信息实验室,各实验室之间教学资源统筹安排、设备共享,服务于全校化学实验,中心所用信息实验室由学校提供,统一管理。实验室并对外开放,体现了辐射与示范作用。
3.实验中心除负责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外,还承担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4.实验中心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严格考核的管理机制,实验教师不仅担任本科基础课实验教学工作,还要兼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实现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三方面工作的融会贯通。
5.学校负责制定实验中心建设的各项政策和总体建设规划,提供其正常运转。
6.新的管理体制促进了实验课程体系的整合,推进了仪器的利用率,提高了办学效益。
特色:
中心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为工作核心,形成下面主要特色:
1.理工结合,校企联合,建立了全面提升理科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平台。
结合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经济特色,在学院与企业长期科研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新天源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山西省分析测试研究院等四个稳固的实习基地。为增强理科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和科研创新精神,全面体会知识在“科学-技术-生产-社会”中的本质与关系,制定了与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实习与生产实习大纲,编写了实习教材,有机地将实验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生产实习相衔接、融会贯通,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辟了新路,为学生就业、创业构筑了实践平台,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适应了社会的需要。
2.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进一步完善了“一体化—综合性—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从2007年起,以学校实行“三学期制”为契机,在短学期中强化研究性理念的导入,利用开设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并将研究性实验与学校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和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相衔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由自觉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
3.积极示范辐射,促进了本区域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中心以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优势为支撑,依托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属性,将服务地方经济与发挥示范辐射紧密联系起来,积极组织省内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承担国家和山西省的培训、竞赛任务,对促进本地区的化学实验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辐射作用:
中心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力了促进本地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并辐射到了周边乃至全国范围。
1、中心于2008年10月发起、组织召开了首届“山西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暨山西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联席会”,山西省14所高校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首次将原来各自为战的同行聚集在一起沟通交流,对促进山西省各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山西省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中心于2010年5月,组织、承办了 “山西省第一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暨第二届“山西省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联席会”,来自全省14所兄弟院校的9支代表队,师生共计80余人参会,通过本次竞赛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充分检验、展示了各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在全省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心从2009年开始接受全省兄弟院校优秀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住宿、实验费用由中心承担,由中心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四年来,中心共接受全省4所高校27名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
3、中心承担“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计划”《化学工艺》专业的培训任务,截止到目前,已完成6期167人的培训任务,获得了来自全国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普遍赞誉;此外,中心还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承担了山西省安监局“危险化学品行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证书班”培训任务,截止到目前,已有315人接受培训。中心课程设置合理、注重联系实际和严格认真的教学态度赢得了全省不同行业、不同知识层次学员的普遍好评。